密室归来:一闭眼全是“鬼”
密室逃脱、剧本杀行业在国内蓬勃发展 暴力、恐怖等内容待监管
记者体验的以某精神病医院为主题的密室逃脱游戏场景
“不好意思,您想订的主题今天我们的场次已经满了。”这个周末,记者走进市内多家密室逃脱类主题的门店,发现多家店均是爆满。
线下密室逃脱、剧本杀作为一种新兴业态,近年来成了不少年轻人节假日、周末开展聚会团建、休闲娱乐的热门选择。沉浸式体验、角色扮演、剧情解谜……游戏中还会糅合悬疑、惊悚、恋爱、童话、玄幻、古风等不同的主题内容元素,凡此种种都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入坑”。
密室剧本杀行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消费,也催生了年轻人旺盛的内容创造力。但与此同时,由于目前对该行业尚无统一的标准或模式,使得行业内也存在“鱼目混珠”的现象:不少门店消防不过关、剧本内容质量粗劣甚至“打擦边球”、剧本抄袭现象严重等。如何在不打击新兴行业的前提下进行“底线管理”,规范市场,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依伦
年轻人的“新宠”:悬疑惊险类密室最吃香
近年来,“密室逃脱”“剧本杀”已经悄然超越了唱k、蹦迪等传统文娱消费活动,一跃成为年轻人的社交“新宠”。
虽同样都主打沉浸式办案推理,但密室逃脱和剧本杀作为两种不同的游戏类型,也吸引着追求不同体验的玩家。简单来说,剧本杀往往是通过大量文字给出的信息和设定,让玩家通过一轮轮的文字搜证构想模拟情景,并通过自由对话的方式进行破案;而密室逃脱往往会设定一个固定真实的密室场景,玩家需要通过冒险和探索来破解密室设计。相比于剧本杀侧重于推理、情感、演绎,密室逃脱游戏则更侧重于氛围、机械场景、解密等。
对于更追求沉浸感和真实感的年轻人来说,具有实景装置、真人演员演绎的密室逃脱无疑更吃香。北京路商圈是广州不少密室逃脱、剧本杀爱好者的常去之处。记者搜索发现,在该商圈内,存在密室休闲娱乐的店铺就多达43家,剧本杀门店则有2家。目前市面上针对密室的分类主要包括恐怖密室和剧情密室两种,此外还有一些主打“机械密室”“真人密室”等。
而恐怖密室无疑是密室行业内的“香饽饽”,一方面是其相比于机械密室、真人密室的置景或人工成本价格更低,另一方面则是凭借其悬疑、惊险刺激的噱头。
记者体验 几度被强烈沉浸感“劝退”
游戏恐怖级别门店自定
11月20日中午,记者走进北京路商圈一栋大楼。根据一楼的指示牌显示,在该大楼一共入驻了7家密室逃脱、2家剧本杀门店。记者随意走进其中一家主打“恐怖密室”的体验馆,发现店内主打的三个密室主题均与恐怖电影相关。时值周末,店内陆陆续续有消费者前来,据店家介绍,店内已是满订状态。
同一时间段,该大楼里其他主打恐怖主题的密室同样人员爆满,这些密室游戏通常在预订网页上会提示恐怖程度“中恐/微恐/非恐”“有/无NPC”等关键信息,记者留意到,尽管部分商家有提示“不适合12岁以下参与”,但仍有一些商家并未在游戏中备注消费者的适用年龄。
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任意选中了一款主打精神病医院主题的恐怖密室游戏,与记者一同拼单玩该游戏的是两名即将满18岁的高中生,据介绍,他们是在某个密室逃脱爱好者群中结队前来的。而在该款恐怖密室游戏的购买页面上,商家对其定义为“微恐”,然而记者作为新手首次进入恐怖密室后,却几度被其强烈的沉浸感“劝退”:突然出现的精神病患者、坐在突然被推动起来的轮椅上,再搭配暴雨装置、野猫音效,以及气氛诡异逼真的医院、停尸房、招魂室等,使得体验者在整个密室游戏的过程中肾上腺激素明显飙升。
游戏结束后,记者询问商家“恐怖级别到底是如何拟定?”店家告诉记者,目前针对密室恐怖等级并无客观标准,全靠密室经营者主观判断,“不过我们通常会根据玩家的情况进行适度调整”,商家告诉记者,游戏过程中有时仍会出现玩家中途退场的情况,“虽然我们不太提倡,因为这会影响其他人的游戏体验,但是出于对玩家安全的考虑,我们也会配合。”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由于密室游戏单价较高,且进程紧凑,大多数胆小的玩家依然会选择“硬着头皮上”。而记者当晚睡觉前刚一闭眼,脑海里更是再次浮现游戏时坐在轮椅上被“鬼”推向暗黑密道的惊悚场景。
年龄门槛暂不清晰
除了恐怖级别定级不明晰之外,不少密室游戏还存在年龄门槛划分不严格的情况。尤其是在一些密室游戏中还存在涉及凶杀、性侵、传销、迷信等主题的情节演绎,甚至还有一些剧本直接取材于真实犯罪事件。以游戏《山村老尸》为例,针对该IP相关的影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明确提出12岁以下儿童不宜观看,但记者询问店家“该游戏是否适合青少年”时,店家则模棱两可:“只要家长陪同,12岁也可以,18岁也可以。”
不仅如此,部分商家还主动招徕小学生客户。近日,市民丁女士发现在其孩子就读的小学门口有人正在派游戏《长藤鬼校》的宣传单,单上写着“恐怖鬼校等你来战”等字眼,对此她愤怒地表示此举“并不合适”。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前往体验密室逃脱的青少年,鲜少是在家长的陪同下参与游戏。“小孩的心智还未完全发育,并不适合玩这些游戏,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用户的体验。”一位成年玩家就告诉记者,此前他在玩《长藤鬼校》游戏时与三个13岁学生组队:“只能全程被小朋友推着走。”
而针对一些明确“18岁以上方可参与”的游戏,商家对于未成年人也鲜少采取询问或劝退等行为。记者在体验时就发现,有某款主打让玩家扮演小学生“流氓”的非恐类剧情密室逃脱游戏,其中涉及了一些少儿不宜的剧情内容;但记者了解到,店内并不存在实名登记等措施,因此对于前来体验游戏的青少年,店内也无法进行筛查。
经营者:成本投入不菲 行业内乱象须整顿管理
尽管目前密室剧本杀行业内存在内容参差不齐、安全隐患频发等乱象,但与此同时,该行业也刺激了不少消费力和创作力。据介绍,剧本杀最早起源于19世纪英国的推理游戏“谋杀之谜”,而它真正传入国内是在2013年;直至2016年的真人秀节目《明星大侦探》才使得这款游戏进入主流大众的视野,并在近几年内持续井喷。
如今剧本杀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剧本创作者、发行商、演员NPC、服装设计、游戏道具生产、门店商家、垂直平台等主体的出现和参与,持续推动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并催生了强大的创造力。
据了解,目前线下剧本杀行业中流通的剧本主要分为独家授权(一个城市只有一家剧本店购买)、城市限定(一个城市有2~3家剧本店购买)和盒装本(有正规营业资格的剧本店均可购买)三类,平均创作周期在1~6个月左右。由于剧本杀玩家通常只会玩一次游戏,复玩率较低,因此门店通常为吸引顾客不断购入新主题,这也促使创作者不断推陈出新。
“密室逃脱就更加是个高成本行业,包括房租、装修、剧本,演员薪酬等。”某密室逃脱店老板王先生透露,仅他们店内的某个剧本场景,就在置景等投入上花费了将近100万元。“但不可否认的是,为了节省成本,有些商铺就会在房租上下功夫,因此消防存在不少隐患。还有的门店是通过购买一些粗制滥造的剧本,甚至是直接抄袭、改编内容,增加一些黄色、暴力等吸睛的主题来招揽客户。”
记者也留意到,近日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首次提出要将内容纳入备案管理。针对目前行业内存在的原创精品不足、不良内容频现、侵权盗版严重、场所安全隐患等问题,明确提出故事剧本、设定情节不得违反“十条准则”,其中包括不得教唆犯罪、不得扰乱社会秩序、不得违背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等;同时也提出从业人员工作中不得以恐怖、残忍、暴力、低俗的表演、游戏方式摧残工作人员或消费者身心健康,不得利用人体缺陷或者以展示人体变异等方式招徕消费者等。
专家:建议密室剧本分级制 剧本作者可与门店签协议应对盗版
致力于游戏学研究的华中科技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熊硕也是一名剧本杀和密室逃脱的资深爱好者,对于内容监管,他认为非常有必要。
熊硕表示,依据巴特尔玩家分类理论可以将玩家归类为四种游戏动机:一类是因为喜欢在游戏中通过解密、逃脱完成任务,实现自我价值,获得快感;一类是喜欢探索剧情,发掘游戏中的彩蛋及背后的故事设定;一类是追求以破坏、征服、击败对手等行为证明自己的强大;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喜欢认识新朋友,把游戏作为社交工具。
不过熊硕强调,尽管密室逃脱、剧本杀属于游戏类别,但区别于网游、手游等,它具有高门槛、高知群的特点。“我们在用户群体调研中发现,只有10.6%为大专及以下学历,其中18岁以下只有2.5%。这意味着剧本杀是一款97.5%面向成年人的游戏。”
熊硕表示,剧本杀作为一款直接考验人的阅读理解与逻辑推理能力的游戏,对知识水平有着相当要求,“因此,剧本杀实际是一个面向高知群体的游戏,本身不太适合未成年人。”
针对此类情况,熊硕建议,商家应该明确限定参与游戏的玩家年龄,真正实现“分级”:一方面要直接禁止未成年人参与门店形式的成人剧本游戏,另一方面也可由部分商家专门开发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剧本内容。
同时,针对恐怖密室主题,熊硕还提出应当实行明确责任制。“针对这一类偏向于惊险刺激的体验项目,我建议可以参考游乐场里的过山车、跳楼机等项目:一方面要明示游戏恐怖程度,让用户明确是否有追逐、惊吓等,另一方面要明确哪些用户不能玩,如年龄要求在18岁以上,或存在心脏病、高血压等的玩家不能玩,门店需确保用户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双方签订免责协议。”
此外,对于目前业内剧本质量参差不齐、版权抄袭等问题,熊硕建议可由剧本创作者与门店之间签订技术服务协议,由第三方监管备案,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持续保障。
行业乱象怎么治?
有关管理正在细化
记者留意到,为治理行业乱象,今年针对密室剧本杀的管理办法不断细化:
1. 今年3月,国内成立“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沉浸式剧本娱乐专业委员会”;
2. 今年10月,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印发《密室逃脱类场所火灾风险指南(试行)》《密室逃脱类场所火灾风险检查指引(试行)》;
3.近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了《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首次将内容纳入备案管理,提出针对原创精品不足、不良内容频现、侵权盗版严重、场所安全隐患等问题,将进一步规范市场。
与此同时,广州市也于11月18日召开室密逃脱类场所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意见紧急协调会议,会议上提出要充分吸取各单位意见,特别是针对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商务局的不同意见,尽快形成《广州市密室逃脱类场所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职责分工》(第二次征求意见稿)。
【编辑:王诗尧】上一篇 : 别人“北漂”,他们“粤北漂”
下一篇 : “河长”绘出闽西乡村新画卷:水清河美 宜居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