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是一种用感性来感受生命本源的过程,而西方的医学是一个理性的过程,最终的目的是用抽象的方法解构宇宙和时间。中西医结合,就是理性中带有感性,感性中又富有理性,脑心同治的理论就是中西结合的代表和标杆。”
5月11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科主任曲淼在第十五届健康中国论坛·脑心同治三十年主题论坛——中医药科学与文化论坛上,讲述了脑心同治理论在中西医结合中的重要意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11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科主任曲淼在论坛上发言。
5月11日,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主办,步长制药公益支持,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药学会、北京同心共铸公益基金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学术支持的第十五届健康中国论坛·脑心同治三十年主题论坛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演播大厅举行。
中西医“殊途同归”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在曲淼看来,中西医的相似处远大于差异之处。“中医和西医在不同理论、不同空间,在东方和西方同时的进展,但最后走到一起,因为最终要作用到人们身上,为人们解除他的痛苦间。”
在同一历史时期,东方和西方的医学名家尽管身处不同地域,拥有不同的理论基础,但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上却“殊途同归”。“但不管西医还是中医,神经科近两百年来很缺乏自己独立的药物,直到今天很多脑血管病的药还是来源于心血管,其实也就是心脑同治,但只是没有提升到理论的层面。脑心同治的理论,是结合了中西医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推广和发展,是中西结合诊疗结合的典范。”曲淼说。
脑心同治理论与中药大品种结合,指导中药大品种研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常静玲在论坛上介绍,中药大品种就是指市场规模大、临床需求大、不良反应小,尤其是经过历史的考验,优势突出的中药材。在各领域中药大品种竞争分析里,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一直是位居中药大品种入围首位的。
常静玲表示,心脑血管药物的需求量大,这也就要求药物的研究方向主要应围绕如何能让疗效得到临床更广泛的认可,指控体系更健全,作用机理更深入。脑和心之间都是以气血和脉络相连的,共性的基础是气血痰瘀,围绕这个共性机制,在脑心同治理论指导下,我们研发了一些代表方药,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多环节都有效,也降低了心血管病的风险,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和中西医结合的思想而且疗效也得到了中西医的认可。
“通过承载中医原创理论代的品种,和凸现中医疗效优势的品种,来催生我们疾病防治策略,再融入主流医学诊疗体系是未来我们的一个发展方向。”常静玲说。
以“规范”促进中医药学的传承与发展
安全、规范,这些词一直是中医药发展中不可避开的话题。“过去,我们沿用古老的医疗模式,医生根据自己经验和技能给病人治病;现在,我们要结合病人的个体情况和目前最佳的证据来进行决策,这对临床诊疗习惯提出了最大挑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医科主任马丽红在论坛上表示,循证医学的引入促进了中医药学的传承与发展。循证医学主要有三大要素,就是证据、临床经验和患者的意愿,证据是核心要素。而中医的循证医学路径就是从经验到证据。
心脑血管药物稳心颗粒的研发正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2010年,稳心颗粒2400例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正式启动。阜外医院牵头全国60家医院参加了这项研究。党参,黄精,三七……通过大量的实验,这些古老的中药材的疗效终于有了佐证数据。研究结果证实了稳心颗粒他治疗室性、房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这一研究不仅为稳心颗粒治疗早搏提供了高质量的疗效证据,同时也为中药大品种循证研究积累宝贵经验。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主任杨毅恒介绍,中成药可以纳入药品综合评价,来提高中成药的药学服务的水平。“我们的药品评价以药品临床价值为导向,帮助医生去选择最合适、最经济、最安全的药品来降低我们的医疗费用和资源浪费,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化和规范化。”
责编:李欣
主编:邱越
校对:李益萌
上一篇 : 世界速讯:系统崩溃了怎么修复_系统崩溃了怎么办
下一篇 : 最后一页